香港立法會議員現為「清一色」愛國者,但紀律被受質疑,主席梁君彥公布正制訂新《立法會議員守則》,並訂立5級懲罰機制,由書面警告至撤銷議員資格不等。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形容立法會已淪為「垃圾會」,中共用人大管治方式矮化及控制這「無掩雞籠」。亦有分析認為做法多餘,反映梁君彥或擔心中共無法控制議員行為。
在香港完善選舉制度下,現時立法會90名議員均為「清一色」愛國者,但表現仍惹爭議,早前更爆出議員與助理「婚外情」傳聞。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公布正制訂新《立法會議員守則》,強調並非「小學雞」做法,並形容沒有「很有震撼性」的條文,期望新一屆議員參照守則行事,自我改善及提升。
梁君彥:引用領導人講話要「原汁原味」
有關新守則內容,當中包括序言及5個章節,分別為一般準則、議員職責、應有行為及操守、利益申報,以及調查和處分。序言談及「一國兩制」及國安等大原則,梁君彥更向傳媒表示,引用領導人講話要「原汁原味」,「老細」說的話他不會改為廣東話,所以有人以為新守則是由中央撰寫。
對於立法會議員不當行為,梁君彥指原有的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日後將升格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並由13人組成,包括立法會及內會主席、建制派「班長」和10名議員,只接受具名投訴。他又指,投訴獲接納後,將進行閉門調查,結果和處分則公開;委員會將按5級機制處分,最低級是由委員會及立會主席書面警告或訓誡;其次則由立會通過停職及停薪數周,亦可提出譴責動議,表決是否撤銷議員資格。被問到如議員牽涉婚外情,本身並無違法,新機制會否受理,梁君彥則指視乎情況和證據。他續指,新守則無規定出席率等KPI,僅訂立框架,讓議員理解其責任是開會。
去年立會議員出席率提升至9成
的確,過去經常有立法會議員缺席會議。截至2023年8月,立法會當時通過24條政府法案,其中三分之二法案表決時,在席議員不過半;更有15名議員在立法會財委會零發言。被稱為建制派「班長」的廖長江其後發千字文,提醒議員盡量出席會議及提問。至去年7月中,全體議員大會出席率均達9成或以上,約20人更保持「全勤」記錄;而出席率達91%的廖長江及陳曼琪,正因整體出席率提升,而雙雙「墊底」。
此外,今屆立法會亦首現至少6名在中國出生的「港漂」,包括嚴剛、張欣宇、洪雯、尚海龍、周文港及譚岳衡,周及譚更完全不懂廣東話,令議會經常要改用普通話。
分析:議會成為「三不管」地帶
作為前立法會議員,流亡澳洲的許智峯認為,新守則將立法會矮化,議員被當作小學生對待,實屬侮辱。他欷歔指,立法會曾是容納社會精英之地,眾人用心為香港做事,現時卻淪為「垃圾會」,中共更想用人大管治方式控制這個「無掩雞籠」。他亦以早前江玉歡在議會問及港府如何透過電子駕駛執照方便殘疾人士為例,慨歎民主制度消失後,議員質素只會越來越差。
前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則認為,現時議會成為「三不管」地帶,選舉制度由中共決定,選民亦無法控制議員表現,形容制訂新守則做法多餘。他又指,事件反映梁君彥或擔心中共無法控制議員行為,遂「出手」整頓。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